<tr id="gt1u2"><small id="gt1u2"><delect id="gt1u2"></delect></small></tr>
    <ins id="gt1u2"><option id="gt1u2"></option></ins>
    <sup id="gt1u2"><small id="gt1u2"></small></sup>

    <u id="gt1u2"><form id="gt1u2"><xmp id="gt1u2"></xmp></form></u>
        <sup id="gt1u2"></sup>

          您的位置:首页 > 通讯员来稿 >
          成都锦江区牛市口街道依法高效开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
          www.reefecs.com 】 【 2022-12-27 15:32:25 】 【 来源:四川长安网

            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正式走上法治化轨道。《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成都市社区矫正计分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计分考核办法》)相继颁布施行,社区矫正执法体系进一步完善。司法所作为区(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委托的执法单位,如何依法高效开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两年多来,在省市区三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司法所依据《社区矫正法》《实施细则》《计分考核办法》等法律法规,就如何依法高效开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进行了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把握特点规律,在“准”字上下功夫,为高效执法奠定坚实基础。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或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开展社区矫正,是依法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社区矫正的严格执法行为。执行社区矫正过程中,唯有准确把握社区矫正对象及日常管理和执法特点,才能确保社区矫正执法工作高效开展。

            

            区分阶段内容,在“精”字上下功夫,为高效执法注入强大内涵。一是教育阶段上求精。如何确定社区矫正的教育阶段,特别是入矫教育阶段,对实现高效执法,确保矫正质量至关重要。《实施细则》规定,入矫教育为1-3个月。具体到不同的矫正对象,应以矫正效果来衡量入矫教育的时间。对接受能力强、思想认识到位、悔罪态度好、进入状态快、配合程度高、自我要求严格的矫正对象,入矫教育时间可确定为一个月。相反,确定为2-3个月。三是成员分工上求精。明确司法所、社区、家庭成员、社会参与力量等成员在执行社区矫正过程中各自的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而不仅仅是签订责任书,重点是落实落地。二是教育内容上求精。入矫教育以抓规范为着力点,突出“建章立制”。教育矫正对象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让矫正对象明白,哪些行为是违反规定被禁止的,哪些行为可能怎么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会被中止矫正等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思想上给他们“紧紧弦”,防止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常规教育以抓能力素质为着力点,突出“自我蜕变”。充分利用互联网、街道法律服务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社会组织力量等,组织矫正对象学习法律法规、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及专业技能培训等,组织矫正对象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进行“三观”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全面提高矫正对象综合素质和能力。解矫教育以抓成果转化着力点,突出“重获新生”。引导矫正对象认真巩固矫正成果,组织开展矫正体会交流。组织有针对性的法纪教育,向矫正对象提供人生规划建议,激励矫正对象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生活中去,并自觉坚持做守法公民。

            

            执行考核奖惩,在“严”字上下功夫,为高效执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考核内容全面。严格按照《矫正法》《实施细则》《计分考核办法》要求,将学习教育、公益活动、日常报告、遵纪守法、认罪悔罪等各个方面纳入考核内容。二是考核标准量化。在严格执行《实施细则》《计分考核办法》规定的基础上,对矫正对象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深入分析研究,制作并修订完善月考核表,对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制定20余项考核量化标准,每月严格考核计分,防止出现考核随意性的问题。三是奖励惩处及时。鼓励矫正对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主动撰写心得体会、踊跃参加“现身说法”活动、自发参加防疫志愿者工作等,积极主动争取矫正加分。及时办理矫正对象的表扬、惩处事项,并在矫正对象中进行讲评通报,及时宣扬好的典型,纠治问题倾向,在矫正对象中营造良好的“比、学、赶、超”氛围。四是结果运用恰当。按时公示考核情况,将计分情况作为调整管理类别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严格的考核奖惩,使矫正对象不断增强“时时都在管理中”的意识,提高自我矫正自觉性。

            

            开展教育帮扶,在“深”字上下功夫,为高效执法增加内在动力。一是思想工作深得其心。矫正对象的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日常行为和表现。思想不到位,极易引起心理扭曲,容易导致重新犯罪。强化与矫正对象心灵沟通,在遵纪守法上形成碰撞与共鸣。通过不断地谈心谈话,及时准确掌握矫正对象的现实问题和困难,让矫正对象愿意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管理者,敢于也勇于向管理者吐露心声。二是关心关爱真诚细致。矫正小组成员主动关心关爱矫正对象,经常询问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个人情感、家庭上有无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执行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哪些不便等等。三是解决问题及时有效。根据不同的矫正对象,制定科学的矫正方案,真正做到一人一案,案案不同。对有心理问题的矫正对象,开展专题心理辅导,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对有现实生活困难的矫正对象,及时向上汇报,依靠组织开展解困工作;对涉法矫正对象,利用单位司法力量,切实维护矫正对象权益;对有情感矛盾、家庭纠纷的矫正对象,及时组织化解和调处。

            

            李治国


          编辑:潘红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
          Av一级特黄大片在线
          <tr id="gt1u2"><small id="gt1u2"><delect id="gt1u2"></delect></small></tr>
            <ins id="gt1u2"><option id="gt1u2"></option></ins>
            <sup id="gt1u2"><small id="gt1u2"></small></sup>

            <u id="gt1u2"><form id="gt1u2"><xmp id="gt1u2"></xmp></form></u>
                <sup id="gt1u2"></sup>